回家过年,我的猫成了留守儿童

即便都是住一两百一天的“豪宅”,猫的装备也是繁简不一。除夕夜那一天,李医生会给没有自带罐头的小猫也开一罐店里的罐头,“别的猫都有,它看着馋,也太可怜了”。过年是遗弃猫狗的高峰期,几乎每一年,都会出现不再回来接猫狗的家长。李医生想,可能是因为搬家,可能是换了工作,也可能,他们自己都没有再回到北京。

一位医生遇刺后的一年

还没出院时,有一天,他下意识地打开了一个在线看诊的APP,登陆自己的账号,回答患者的留言问题。现在回想起来,他依然觉得那是一个“本能的反应”。出院回家一个多月后,张卫兵评估了身体状况之后,决定回医院上班。王芳仍然在家休息,准备三餐,照顾他的起居。上班的第一天,他买了水果和饮料,用小推车推进医生办公室,请所有同事吃。

她是个中年妇女,她还是她自己

儿子3岁多的时候,张蓓给他喂了一碗肉饼炖蛋。蛋有点凉,她着急做别的事情,没再热。隔天,儿子拉了肚子。她一样一样复盘,想起了这碗没加热的蛋,觉得自己“不会当妈”。在家全职带娃的第三年,自责的情绪几乎时时刻刻都会跑出来。看到别人的娃带得精细,喂得白胖,穿得洋气,一岁半就开口学英语,她脑海里就会响起自我否定的声音。

那些因猫致贫的年轻人

最开始决定养猫时,北漂张楠的指导思想只有一个,不能太铺张。她计划把每年养猫花费控制在2000块以内。吃15块一斤的国产猫粮,3块一包的妙鲜包,10块钱8个的皮老鼠玩具,洗干净可以玩一年。万万没想到,养猫也有鄙视链。在猫圈,杂牌粮不如品牌粮,国产粮不如进口粮,配方粮不如无谷定制天然粮,袋装罐头不如罐装的。为猫消费升级的路没有尽头。

下午三点半,一个妈妈的人生难题

工作状态下的潘茉莉是个典型的职场女性,但在去年冬天,她却因为迟到20分钟,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——看到手机时间的那一刻,她像是看到了什么爆炸性新闻,一贯平稳的语调变得焦急。她忘记了去接课后美术班里的孩子。还在上小学的女儿手机关机了,她们失联了20分钟。这个年轻的单身母亲迅速找到女儿同学父母的电话,拨过去,直到确认了女儿的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