嫁给“强奸犯”的45年

丈夫收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信息时,周三英正准备去菜地种菜。周三英今年75岁,面色黑红,落着深深浅浅的斑点,是长年务农种菜留下的印记。虽然如今不用靠卖菜为生,但习惯了劳作的她停不下来。家中一向不宽裕,种些菜自己吃,也能省点花销。“三英”,79岁的丈夫汪康夫大声叫她,语调里透着喜悦:“最高人民检察院回复信息了。”

138个植物人在此告别人世

老伴靠在病床上,眼睛睁得溜圆,“看”着妻子,肖凤笑:“就剩下一双大眼睛了”。“吃饭吗?要吃啊,好”,看到老伴眨眼,肖凤端起桌上的碗。在旁人看来,那“眨眼”更像是一个无意识的动作。但在肖凤眼里,是老伴对自己的回应。病房入口处贴着6个蓝色的大字:植物生存中心,但此地与苗圃无关。“植物”,是一种包含善意的避讳的说法。

水表工刘涛决心离开合肥

抄水表工兼街拍摄影师刘涛决心离开家乡合肥。早在2017年,刘涛就动了念头。当时他晚间在街头拍照,偶遇一位外地摄影师,对方说起一个朋友,和刘涛情况相似,不久前刚下决心离开家乡。刘涛被触动了,心里埋下一粒种子。渐渐地,种子生出了根。做了决定后,刘涛还是每天去街拍。经过那些10年来天天走过的街口,他的目光中除了观察探寻。

安宁病房里的生死课

陈文楷仰面躺在靠窗的病床上,眉头微皱,闭着眼一动不动。这副神情从他被抬上担架送入医院以来,始终没有变过。2020年末的阳光照进来,透着一种稀薄的明亮,缺少热力,正如同一病室里三张病床上弥留状态的人。陈文楷88岁,三年前突发脑梗,一年半前罹患胃癌。考虑到他的年纪,家人对他隐瞒了胃癌病情,没有让他接受手术或化疗。

“反日”游行9年后,被“爱国”青年用U型锁砸碎的两个家庭

李建利躺在理疗床上,右臂上贴满连着电极的白色圆片。这是电磁疗,康复治疗的第一项。康复中心在医院门诊部五楼,妻子王菊玲扶着李建利走进来时,不少医生、护士、保洁员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。“住久了,都认识了”。李建利受伤后,夫妻俩就住进了这里,每天从后院的住院部到康复中心来治疗,已经快9年了。十来天前,医院通知他们,说病房要装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