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消失在山西暴雨中

去往女儿家的路,陈振福再熟悉不过了。他通常吃过早饭就出门,骑一辆蓝色的农用小三轮,大概半个小时就能到达。陈振福今年 66岁,一米七左右的干瘦身材,单眼皮,憨厚嘴唇微微凸出,黄土高原风沙打磨出糙褐色皮肤。这个典型的庄稼汉平时很少出村,上了岁数后,他的关节不太灵便,近两年来,每天最大的营生就是去邻村女儿家里帮着喂羊。

追凶十五年,一个退休工人的孤独战役

三个多小时了,这辆不起眼的豫牌电动四轮车还停在郭店村某小区门口。从车窗看进去,后排座上的男人打扮得十分怪异:他戴着口罩,弓着身子,胳膊抵着座椅,硕大的摩托车头盔罩在脑袋上,朝后挡风玻璃尽力伸近,像一只煮熟的青虾。南阳冬日阴冷刺骨,车窗隔一会儿就蒙起了雾,他快速抬起胳膊擦掉,随后恢复刚才的姿势,一动不动。

我在豪宅里当家教

被南方一个百亿富豪家庭选中时,林清凡23岁,大学刚毕业。她生长在一个多山地的贫瘠小县城,想趁着年轻,“感受一下超级富豪的快乐”。入选最重要的原因是“一张白纸”,不带任何老阿姨的“坏习惯”。这个有着娃娃脸的南方姑娘声音如山泉清脆柔缓,十分适合与孩子相处。她不知道的是,自己还满足女主人更严苛的审美:一张纯天然的清纯面孔。

K31列车被困的48小时

大雨中的7月19日下午,车票异常紧张,许多人只抢到了这趟列车。还有很多人看中了K31的便宜,19块5就能从郑州回到洛阳。12车厢的杜娟就是这样,她刚失业,要回洛阳老家,如果没有意外,今晚就能吃上妈妈做的尖椒炒蛋。载着超过900名旅客,列车缓缓驶出郑州站,提速,20多分钟后,“咣”的一声,突然停在了铁轨上。

困在高楼上的晚年

日子像老人身上的皮屑散落零碎,老住户们和这些建筑一起凋朽衰老。许多人最渴望的生活改善可能是拥有一部电梯,从他们买菜购物的彩色帆布小拉车里可以窥见——小车能装下两三天的生活必需品,一位60多岁的老人每周大概只下去两三趟,上一次六楼需要中途休息15分钟左右;有些腿脚不便的老人轮椅沉重,只能在外租房。

离开北上广前最后一场交易

在闲鱼输入“离开北京”,就能穿越到许多租客的北漂岁月:大到SUV越野车、未满租期的次卧,小到绿植、水杯、雨伞;只要四五十块钱,就可以买到一个电炖锅,附带紫砂锅和两个炖盅,也可以添置一个单人沙发矮凳或者五层收纳橱;性价比最高的可能是一个30块的黑色格兰仕烤箱,那是卖家离京前出售的最后一样商品,“不想便宜房东”。

那些每天放鸽子的人

晚上9点,西城区菜市口烂漫胡同里,最出名的养鸽人陈中义仔细查看鸽笼,每回来一羽,关好一扇门闩。“以前有鸽哨,现在都不用了。”陈中义说,以第一羽鸽子回来为信号,其他会陆陆续续回家归巢。陈中义的鸽子每年会郑重在天安门出现两次,一次元旦,一次国庆。十几羽鸽子送到宣武体育场,转天归来,迎接生命中的光荣时刻。“这是我们的义务,也是责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