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知远,当年那个亢奋的年轻人谈起互联网往事 | 1999 回忆录

2001 年, 25 岁的许知远出版了两本随笔集。《那些忧伤的年轻人》,取名自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集。大萧条到来前,菲茨杰拉德热衷书写青春爱情和美国的上流派对,乐此不疲。另一本《纳斯达克的一代》,听起来就像《经济学人》或《大西洋月刊》的重磅专题。马克·安德森是纳斯达克一代的代表,发明网景时,才 24 岁。

一个明星 IT 记者和他在 2000 年创立的 IT 社区 | 1999 回忆录

我想,采访什么呢。产品也没啥好采访的,都很简单。企业家的故事,关于他们遇到的困难,或者他们作为普通人展现出来的东西,是非常有价值的。我当时只有一个原则,这些大人物,我要写他们最不成功的一面,最普通的一面,最失败的一面,这是读者最想看到的。我采访的时候就问,你第一次开会是怎么样的,第一次卖东西是怎么样。他是怎么从不会到会的。

新经济,《南方周末》的激动和随之而来的 WTO | 1999 回忆录

1999 年的《南方周末》已经非常有影响力。发行量最高时有 109 万份,光在北京一个城市就接近 10 万份。这是不掺假的真实数据。报纸也从最初的对开 4 版,不断加厚至 20 个版面。在主流报纸面前,那几年互联网的声量还很弱小。“也没有太多可以看。中文网页特别少,基本上一天能把所有的帖子看完。”

高校扩招 20 年后,一个二本大学生经历的职场

陈一诺 “找了所离家近的学校”,大连工业大学。“人们常会把它和大连理工大学混在一起,大连理工大学是 985 !”相比起来,大连工业大学要逊色许多。这所 1958 年成立的院校在 2007 年前还叫大连轻工业学院。1999 年,它兼并了辽宁纺织工业学校。但真正让它的规模急速扩大、成为一所“大学”的是这一年开始推行的“高校扩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