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护工故事

基本上,家里有老人,突发急病或手术的病人住院,请护工是刚需。首先,大家都指望护士,但护士是忙不过来的。在社交媒体上见过吐槽护工现象的家属,他们认为,原本应该由护士承担的工作,现在都转嫁给护工了,家属要多付费。怎么说呢,以我父母住院和急诊情况看,护士数量严重不够。比如,整个急诊留观只有6个护士,病人住满有24个。

一位北京普通市民的2021消费记录

2020年如泄愤般一年买三十多只口红的壮举,2021年是没有了。其实2020年买的口红好多都是购物群里买的mini装。买的时候就想着和闺蜜三个人分。但买的快乐属于我自己。正常人谁一年能用那么多口红啊。剩给自己的那些,哪个拿着顺手就用哪个。往后好几年都不用买了。2021年全年就买了一只口红,这还是被大数据和商家给算计了。

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的”帝都吃喝往事“

大概是1996年还是1997年,一个客户请吃全聚德,在北图附近。客户是南方人,他大约觉得就俩人,点多了吃不完也是浪费,所以我们点的都是鸭心啊这类边角料,一共花了大概是168块钱。在那个年代,这是很贵的一顿饭了。还没吃到正主儿。我对这顿饭一直记忆深刻,因为每道菜上来都像是刚刚经历了火焰喷射器一样,焦黑焦黑的……

父亲节我最大的愿望,就是我爸能跟我说句话

上周三,北京大雨。从我爸那儿回来的路上,细细一想,我爸已经病了四年多了。发觉自己对他毫无了解,想了解他,这一切,发生在2017年6月2号他第一次脑梗那天。在此之前,从来没有觉察过,自己对父亲知之甚少,也几乎没想过要了解他的过去。那天,在医院急诊室,看着这个小个子老头儿,心里一片茫然。不是悲伤,是茫然。觉得对这个人一无所知。

一位普通北京市民的2020年消费记录

2020年1月22日中午,我跟我先生出去吃午饭。往常工作日需要排队等位的简餐餐厅,都不需要排队了。商场里,除了食客,工作人员全都戴上了口罩,顾客当中戴口罩的人也超过了一半——几乎也是从那天开始,北京人民开始大规模在公共场合戴口罩了。饭后随便逛逛。在一家珠宝店,跟店员小伙子聊得挺开心,他一边给我推荐吊坠,一边说商场要求他们戴口罩。